4月17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办,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支持的“肉制品供应链微生物风险管理培训班”在北京成功召开。

开幕式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刘秀梅研究员、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Mary Schmidl教授、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支持单位做了开幕致辞,对培训班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刘秀梅教授做了题为“微生物指标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和意义”的报告,针对微生物危害和食品安全风险、CAC风险管理方向及原则,ICMSF微生物监测与过程控制、致病菌及指示菌指标的应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应用趋势,结合国内外的食品微生物风险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分析。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秘书Leon Gorris聚焦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有效微生物监测这一广为探讨的话题,分享了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所作的工作,食品安全评估的标准、微生物范畴概念及其应用。

来自国内外食品科技界与工业界的8位权威专家,针对微生物指标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和意义、食品安全保障及监管中有效微生物检验原则、肉制品供应链中的微生物危害和风险控制的科学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权威、详尽的讲解。同时,从微生物风险识别、有用的微生物采样和检验、致病菌污染与控制、微生物危害管理与实践等角度进行了案例分享和深入交流。

本届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将有助于我国相关从业者正确认识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风险,在肉制品的整个供应链中对原料、加工环境、生产经营过程和终产品采用适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为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继续提升尽一份科技的力量。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连续三年全力支持了该培训活动的组织和举办。培训班议程结束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分享了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问: 严博士您好。我们了解到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已经连续三年支持风险管理培训班的组织工作。请您分享一下支持这个风险培训班的初衷是什么?
答: 通过今天专家的分享,我们也可以看到微生物实际上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微生物的风险非常重要。但这个工作在我们国家还处于非常基础的水平。我们对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对于微生物风险的控制,还需要我们去做一些交流,把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工具和实际在工业上的应用结合起来。
今天的活动给我的感觉是,有很多非常适合我们国内需要的经验和实践,包括政府的监管、标准的制定、还有企业的实践,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现在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一个监管体系的问题;从企业来说,我们也要更好地去了解我们的风险到底在哪里;作为科学研究来说,也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把微生物风险的研究建立模型,去预测微生物风险究竟在哪个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希望把国际上的经验介绍到中国来,来推进我们中国在微生物风险管控和治理方面的工作。

问: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在近几年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答: 我们把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的标准介绍到国内来,把国际上顶级的专家也介绍到中国来,请他们在国内做这方面的培训。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年,前两年我们都是从一些大的食品领域里面来给大家进行食品安全、微生物风险管控、风险评估这样一些工作的介绍。今年我们更进一步地聚焦肉类。通过我们这三年的工作来看,我们把国际上的标准介绍到国内来,并与监管部门沟通、与相关企业交流,还有和协会、学会,尤其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合作,他们也与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沟通。
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具备了风险意识,有了科学方面的需求,我们的工作要建立在科学和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我想回到我们中国食品安全法在制定过程中所基于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是预防为主,第二是风险管控,第三是过程控制,第四是社会共治。我们讲这四个基本原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非常先进的。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在国内推进四个方面的理念。

问: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对于国内食品安全理念的建设,有怎样的愿景呢?
答: 我们希望通过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在国内全面地来推行、推进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把先进的东西介绍到国内来,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的问题是比较与国内需求相一致的,我们也看到大家对国际上的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标准都非常感兴趣。这些都是涉及到和我们每个企业、我们的监管部门、我们的学会单位、以及我们大众科普教育密切相关的。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引进国际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的理念、工具和经验到国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