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应该知道哪些食物该不该吃,更重要的是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我们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了解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

随着中国的家禽养殖量在不断地扩大,中国的消费者对家禽,及其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在连接了国内外几大院校,中国重要肉禽生产商和政府等多方机构的基础上,沃尔玛“优质肉禽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旨在通过干预、检测等手段减轻潜伏于中国肉禽供应链上的沙门氏菌感染和一系列抗生素残留问题。

近日,我们邀请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副校长廖明教授,进行了一次关于沙门氏菌是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对话。

在此次对话中,廖明教授提到,沙门氏菌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盲目用药或乱用药而带来药物残留的风险;细菌的一些血清型会对人体健康直接构成威胁;沙门氏菌可能会带来其它疫病的感染。因此,通过了解沙门氏菌的危害,可以较好地了解在生产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效果是怎样的。

廖明: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禽病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继2003年抗SARS、抗禽流感之后,2005年至2012年七年间两次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贴士:
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其在外界的生存能力较强,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土壤中可过冬,在咸肉、鸡和鸭中也可存活很长时间。水经氧化处理5分钟可杀灭沙门氏菌。相对而言,沙门氏菌属不耐热,55℃至60℃,15分钟-30分钟或100℃数分钟即被杀死。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及鼠类粪便里,极易污染到食品。另外,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后无感观性状变化,易引起食物中毒。

(来源:光明网新闻中心-厦门日报)